各学院(学部),有关单位:
根据《江西省社科普及条例》《赣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管理制度》等规定,赣州市社联决定开展2022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对象与范围
(一)社科研究类成果
1.申报了2022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并在2023年2月28日前结题的成果。
2.申报了以往年度课题,并在2022年内结题的成果。
3.发表在2022年度《赣南社会科学》《新赣州智库》的理论文章。
4.2022年度完成的其他对赣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社科专著、社科成果(包含各单位课题和理论文章、调研文章、对策性研究报告等)。
(二)社科普及类成果
5.对赣州市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公益性社科普及微视频、微讲座、网络栏目(包含各单位组织的各类知识普及和宣讲作品)。
6.2022年度开展的同一个主题,在赣州市开展了3场以上,每场受众不少于100人,在群众中取得了良好反响的公益性社科线下讲座课程。
7.2022年度出版或制作的社科普及类作品。
(三)本次参评成果包括社科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普及读物、专著、工具书、微视频、讲座等。以集体名义发表的成果,只能以集体名义申报。由多名作者撰写的论文集不能作为著作参评,但其中的单篇可作为论文参评。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申报:非社科类研究成果;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研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的成果;已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研究成果;著作权有争议且尚未妥善解决的社科研究成果;教材、文艺作品、新闻报道、工作总结、领导讲话、年鉴、辑集的人物传略、回忆录、大事记、概览、统计资料汇编以及整理、剪辑转抄的资料和增刊;公文、法律、法规等条文性文件。
二、评选条件与要求
参评的成果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密切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创新,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1.应用研究。在研究解决赣州市或本地、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建设等重要问题上有创新、能落地,对市委、市政府及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重大决策的形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并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
2.基础研究。在本学科、本专业某一领域填补某项空白,或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或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上有科学的独到见解。
3.翻译论著。符合版权规定,体现原著原意,对研究国家、省、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或将我国重大理论、优秀文化通过翻译传播到国外,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4.古籍整理。翻译、注疏准确,完整保持原作内容,在史料史实考证上有新发现,或纠正了前人的某些讹脱。
5.志书、教科书、工具书。观点正确,资料翔实可靠,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准确性,正确解释或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6.社科普及读物。在宣传普及党的二十大精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普及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知识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文字通俗易懂,为公众喜闻乐见。
7.社科普及作品。包括公益性的微视频、微讲座、社科普及音频作品,线下讲座、线下课程等。
三、申报步骤和要求
1.课题成果申报由课题负责人填写《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表(2022年度)》(附后),并通过所在学院统一申报,校机关可直接提交科技处。每人限报一项,二人以上合作项目可作为集体项目另报一项。集体项目的申报应得到所有署名作者的同意。
2.根据赣州市社联要求,我校申报材料提交时间为2023年2月28日(周二),逾期不再受理。
3.《赣南社会科学》《新赣州智库》刊载的论文可不受申报数量限制。
4.申报材料包括以下内容。
(1)应用研究、基础研究需提交:①成果原本或加盖“与原件一致”的复印本;②佐证材料原本或加盖学校证明章的复印件;③优秀成果奖申报表(A表·论文)。以上材料纸质档各1份及电子文档(成果按照标题方正小标宋二号字居中,正文仿宋GB1312三号字,行距1.5倍,首行缩进2字符,文档格式为doc或docx、wps;优秀社科成果奖申报表提交PDF文档,以下同)。
(2)专著、社科普及读物、志书、教科书、工具书、古籍整理等成果需提交:①成果(书籍)7本;②佐证材料原本或加盖单位证明章的复印件1份;③优秀成果奖申报表(B表·专著)1份以及申报表电子档(请认真填写反响情况,将作为评比重要依据之一)。
(3)微视频、微讲座、社科普及音频作品、网络栏目需提交:①作品电子档(请用U盘拷贝,贴好作者信息后提交);②佐证材料原本或加盖单位证明章的复印件1份;③优秀成果奖申报表(C表·普及作品)1份以及申报表电子档。
(4)线下讲座、线下课程需提交:①课程的全程录像及讲稿或者提供讲稿及PPT(请用U盘拷贝,贴好作者信息后提交);②加盖单位证明章讲座的反响材料和佐证材料;③优秀成果奖申报表(C表·普及作品)1份以及申报表电子档。
四、评选方法和奖金
1.评审将采取评委打分、计算加分项、会议讨论三个环节,确定最终获奖名单。其中评分将采取双向匿名评审,社科研究类将邀请高校和地方专家组成专家组评分,社科普及类将邀请专家并通过公众投票综合打出分数。社科研究类成果(文章)获得的县级以上地方实际工作部门领导批示或具体应用的,社科普及类获得市级以上媒体聚焦报道的,可作为重要加分项(中央、省、市、县级,分别按10分、5分、2分、1分在总分上进行加分)。
2.此次评审按社科研究论文及理论专著、社科普及作品分开评选,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总奖项原则上不超过申报总数的25%),奖金分别为5000元、3000元、2000元、500元,获奖成果将由赣州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颁发证书。
联系人:袁志明,联系电话:8312256。
附件:
1.赣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申报表(A表)
附件2.赣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申报表(B表)
附件3.赣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申报表(C表)
附件4.赣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汇总表
科学技术处
2023年2月9日